據和利時小編了解,屏幕貼合技術的誕生,源于非貼合屏幕帶來的各種問題。
我們都知道,在復雜的日常生活的各種場景中,不可能只靠卡扣(或加上雙面膠)就能把前面板和顯示屏牢牢地固定在一起。
雙重膠水最終還是會掉下來,只是時間問題。如使用環境較差,或經常遇到潮濕、猛烈撞擊等情況,則雙面膠的功效更令人擔心,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,在三層結構(空氣層)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隙,不僅會影響屏幕的透氣性,造成屏幕顯示效果不佳,還容易進灰,這也是前些年非全貼屏的通病。
隨后,屏幕貼合技術開始出現,OGS等屏幕貼合技術首先將需要用雙面膠的三層結構部位全部替換為LOCA或OCA,OCA或OCA的用法較多,LOCA和OCA能更好地粘結兩層結構間的空隙,盡量避免進灰和空氣流通的可能。
第二,OGS/TOL,In-Cell,On-Cell和GFF這五種不同的屏幕貼合方式又有不同之處。
在OGS和TOL將保護層和觸控層結合在一起之后,OCA和顯示器層結合在一起。
觸控板與顯示板融合后,可與OCA及保護層結合,成為觸控板的一部分。
比較特殊的是GFF屏幕,GFF屏幕也是五種屏幕貼合中相對最厚的,基本上不需要對三層屏幕結構進行“組合”。
Cell屏幕貼合技術"融合"的程度最高,也是相對其他屏幕最薄的,只剩下兩層,用OCA粘合在一起的結構,把觸控層直接做成了顯示器層,就像把牛奶倒進咖啡里,然后“融合”起來。與On-Cell的做法類似,把花生油倒入純水中,在觸控層和顯示層之間總是有一個分界線。對這5個屏幕貼合的不同之處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,和利時小編之后再來帶大家分別討論每個技術的特性。
上一篇
真空貼合技術如何應用在觸屏生產中下一篇
蘇州和利時喬遷暨新廠開業慶典熱門新聞
2022-04-29
2022-04-29
2021-11-29
2021-09-14
2021-08-19